找到相关内容168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生死轮回观的现代理解与诠释

    二界之说,亦即人间与阴曹地府之相对,基督宗教也有现世、天堂与地狱之说,佛教则有三界、六道、十法界、三千大千世界之说,凡此皆是一种“多重次元的宇宙与人生”之观点。一般知识份子多以迷信或灵异的角度来看待...甚至可生至天界;而上等种姓今生若有恶行,来世则将生于下等种姓,乃至下地狱,并由此说明人间不平等之原因。   5 三界系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之三个...

    释慧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1242139.html
  • 唐代诗僧皎然的宗系和思想

    早年学过道术,知胎息之方。其诗云"资予长生诀,希彼高仙俦。此情今如何,宿昔师吾谋。别后谒禅老,更添石室筹。深见人间,飘如水上沤。蝉号齐王邸,月苦隋帝楼。声华尽冥寞,麋鹿徒呦呦。我有一字教,坐然遣此忧。...以皎然为禅伯,其身当属惠能下四。  或云皎然亦有称颂南宗的诗文,如其曾作《唐湖州佛川寺故大师塔铭并序》,为方岩玄策之弟子佛川大师惠明立传,并称"第六祖曹溪能公",又有《能秀二祖赞》,似乎并不偏向哪一...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5942539.html
  • 宗教的净土与哲学的净土

    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论文集(1998)  提要  佛教的净土宗特别重视净土的信念,教人持名念佛,参拜阿弥陀佛;由人间而进于西方的极乐净土世界。但净土的信念不仅为净土宗所重视,亦为佛教其他宗派,如天台、...  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 李杜  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第三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论文集  佛学会议论文汇编1(1998)  页59-94  ·1998 法鼓文化  台北市  -----------...

    李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3342580.html
  • 来果禅师自行录(二)

    屯集防荒。对于生死,依旧从轮而转,无出生死轮回希望。不过居人间,馀粮福报多多,久远韧来,再发大心,办生死事,行参禅法亦有之。根性稍大,与志烈勇者,等不到来世;今生了生死,尚迟三十年,岂到将来耶?...清净之上品人物也。何可比幺!悲哉乎!我得医心之妙方,更望天下人,服此医病心之圣药,不苦不酸,不妨作一尝试看,思之,只有[莫奈何]一句止之!  直指此心  初参禅人,警他用心曰我没有看到一个什幺心,在...

    来果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2742991.html
  • 禅与诗画--中国美学之一章(1)

    (“解蔽”篇),庄子所谓虚静动得(“天道”篇),再如黄帝之遗珠(“天地”篇),丈人之承蜩(“达生”篇),颜子之心斋坐忘(“人间”篇),仲尼之用志凝神(“达生”篇),这些也可说佛家“止观”的实例。至于...性也;’是则诗之所谓性者,不可得而指示,而悉征于情,而禅岂有是哉!一切感触,等之空华阳焰,漠然不以置怀,动于中辄深以为戒,而况形之于言乎?是故诗之攻禅,禅病也;既已出尘埃而学禅,其又安以诗为?之离禅...

    刑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044300.html
  • 建设人间净土论(2)

    之夷狄、修罗也。其贵本专利者,则食人自肥之禽兽、傍生也。多数被资本高压,劳作不给衣食者,非饿鬼也耶!多数被强力高压,言动不能自由者,非地狱也耶!静以观之,此人间之为何,在人世所为何事,能不悲从中来,...圣西门之社会主义,托尔斯泰之农村生活,此为耶稣教徒建设人间净土之要求。三、老子所谓郅治之,庄子所谓畏垒之山,建德之国,列子之华胥,终北、古莽、大漠国等,则为道家建设人间净土之要求。四、孔子大同之,...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944318.html
  • 禅与诗画

    所谓虚静动得(“天道”篇),再如黄帝之遗珠(“天地”篇),丈人之承蜩(“达生”篇),颜子之心斋坐忘(“人间”篇),仲尼之用志凝神(“达生”篇),这些也可说佛家“止观”的实例。至于孔子所谓“予欲无言”...华阳焰,漠然不以置怀,动于中辄深以为戒,而况形之于言乎?是故诗之攻禅,禅病也;既已出尘埃而学禅,其又安以诗为?之离禅与诗为二者,其论往往如是。弟窃以为不然。今诸经所载如来慈悲普被,虽其行息,飞动,无所...

    邢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244416.html
  • 僧睿思想研究(1)

    《庄子》云:“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 全”(〈人间〉)。《老子》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章),可见其用语多与道家之学有关。僧睿曰: ...以来即与黄老并列,至魏晋则“玄”“释”思 想浸润涵煦,波澜回荡,中国学者乃藉玄思吸收佛学,西僧 亦以佛法与玄理相通,佛教理论自此渐入精邃之境。僧睿生 当此,...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345921.html
  • 佛教与儒家的对诤式对话发微

    同调。前者以解脱超为旨趣,后者以造福乐世为宗门。彼此本无对话的可能性;但因有相近的济渡性格,很可以藉为对观评比,以便为人间的永世经营寻找资源。而此一对话就势必是对诤式的:以儒家仁行的“有差等的爱”,对...1997a:81)。后者所关怀的是伦常的“败坏”(社会不安定):这是儒家的先知孔、孟等人考察人间私心和私利横行所造成而需要舒缓的恶迹(参见钱穆,1978;牟宗三,1987;方东美,1985;谢仲明,...

    周庆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5.html
  • 方以智由儒入佛之检视

    呈显与论述的形式表达能力,乃至于在人间中结合制度与理想的创作,以及在各种人际关系的错综繁复中坚持某一原则以立身处世所预设的价值意涵。  二,这一套完整体系具有人类生命价值实践的遍在性;是以理解能力与...集,癸已春省亲竹关》)此后,方以智闭关高座三年,庐墓合明山三年,禅游江西五年,驻锡青原七年,再后两年,殉节万安县惶恐滩,二十年的缁衣生涯,致力于儒禅合一,于“出世”中挣扎与坚持,最后在滩中画上休止...

    谢仁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4.html